点击注册
点击注册
.
@      棋牌游戏大厅俚要搭耐碰‘对对和’

你的位置:网上棋牌游戏 > 真人炸金花游戏 >

棋牌游戏大厅俚要搭耐碰‘对对和’

  简答:搓麻将<--叉麻雀<--碰麻雀

  一、

  如@朱夏凛 所说,吴语的“叉”,与官话的“搓”,差不多是同音。

因依赖口耳相传,并无典籍为准,这种同音、近音的讹变在麻将用语中非常常见。

如“倒勒”、“到埒”、“勒子”、“腊子”与“满门”、“满盆”、“满贯”俱是同意,与“翻”(后衍为“番”)同意的“抬”则变为“台”、“代”,就连古典麻将中最重要的结算单位“符”,也有“和”、“副”、“胡”等多种写法,难以确定谁是本字。

  “叉麻雀”的说法,至少在1900年前,就已出现,如李伯元(官场现形记的作者)在1899年7月12日《游戏报》上发表的《碰和解》中,便有:

  客有约游戏主人至妓院碰和者,主人曰:“子知碰和有说乎?”客曰:“碰和者,叉麻雀耳,何说之有?”

  主人曰:“否,否。

居,吾语汝……牌中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发、白板,俱有解说。

东为日本,北为俄罗斯,西、南为欧美诸强国,眈眈环伺,各据一方……至中风为公将者,犹之中国土地任人坐索,任人瓜分,皆视为公共之物。

中国既为公共之物,由是而通商,而贸易,有不发财者盖鲜,故受之以发风。

其所发财,由坐索瓜分而得,皆曰来财,故殿之以白板。

终焉一万二万至九万者,赔款之数也……索者,索地之谓。

一索不得再索,再索不得三索,索之八九,索仍不得,势必至下哀的美敦书*而后已。

筒者,订合同也……”四风、三元、万、索、筒齐全,可证此处的“麻雀”,即是成熟的麻将。

而这也恰是答者目前所见的,关于种类齐全的成熟麻将的最早记载之一。

**

  而“叉麻雀”三字,在清季、民国使用极多,小说、报刊,俯拾皆是。

只举小说《九尾龟》第三十回回目“章秋谷乱叉麻雀 陆畹香暗印灵犀”,第九十回回目“叉麻雀名士讲牌经卖风情倌人吊膀子”为例。

相反,“打麻雀”的说法,虽也可见,却不多。

  易言之,“叉麻雀”这一用法,产生于麻将史的早期,***且运用广泛。

  二、

  “叉”字在这里,可能用如“碰”。

今东北等地区仍有沿用,且不限于麻将,在一些扑克游戏里,用对子夺走单张的牌权,也有叫“叉”的。

此处无法提供强说服力的文献,只能欢迎知友举证。

  三、

  “碰麻雀”的说法也很常见,在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十三回“挨城门陆秀宝开宝 抬轿子周少和碰和”中,“碰”字用得自由,与今日的“打”差不多:

  周少和道:“有限得势,输到十块洋钱碰满哉。

”朴斋不好再说,却坐在张小村背后看他碰了一圈庄,丝毫不懂,自去榻床躺下吸烟。

  一时,杨媛媛先来,陆秀宝随后并到。

秀宝问赵朴斋道:“坐来哚陆里嗄?”吴松桥道:“耐就榻床浪去坐歇,俚要搭耐碰‘对对和’。

贵州贵阳清镇市公安局周二(7日)通报,警方近日破获一个冒充澳门某赌场的电讯诈骗集团,拘捕7名主犯,扣押赃款20多万元及涉赃车辆。受害人数超过200人,涉及贵州、重庆、广东等10多个省市,案件涉额逾5500万元。

澳门司警昨日(7)下午于佑汉旧楼一带拘捕11名年龄约为20至30岁内地女子,怀疑她们涉嫌从事卖淫活动,每次金额由150至200元不等,司警同时带走一名持蓝卡的内地男子,怀疑他与卖淫女子进行性交易。

”上述三处,都未用“碰”在麻将中“以对子取走单张”的初始义项。

  “碰”是麻将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
  传统纸牌中,“马吊”(40种各1页)本是一种以大击小的游戏,并无组合、凑牌的玩法。

从斗虎(30种各1页)、扯张(30种各1页)到默和牌(30种各2页),每种牌只有2张,当然无所谓碰。

到了碰和牌(30种各3页或4页),才有所谓“碰”。

应当注意到“默和牌”与“碰和牌”的命名逻辑,“碰”的发声,被看作碰和牌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
  碰和纸牌经过牌张的演进,变为麻将骨牌,仍称“碰和”。

前引《碰和解》、《海上花列传》,分明说麻将,却以“碰和”为名。

这样的例子很多,不赘举。

碰和牌和麻将牌的关系,可参考《广陵潮》第十九回:

  “前一天,我有个师兄新从福建受戒回来,经过宁波府,带了一副骨牌儿回家,一古拢儿有一百几十扇。

除得饼儿、条儿、万儿同我们纸牌不差什么,以外又有十几扇刻着字,叫做什么东风呀,西风呀,红的绿的,闹得人眼花。

这也不算为奇。

最奇的,牌上有字是人人知道的,他这副牌上颠倒放着四扇没有字的,捞着这个没有字的,开个招儿,一和便算得两和……

  傅师兄听了也十分好笑,便一叠连声命人去取麻雀牌儿。

张老太太刚衔着一管旱烟袋,慢腾腾地笑道:“你们讲的我一点都不懂,便是将这东西拿得来,我也是一点不懂,不如我们还玩我们的老例罢咧”……

  (张老太太)赶紧将两扇白板仍然放在牌里。

斗了好一会,好容易凑起一副牌儿,是万子一色,剩得白板两张,九万两张,无论谁来一张,就可碰成。

再望望九万,桌上已发出两张,心里只指望白板。

一来,麻将牌与“纸牌”差别不大,唯多出四风牌、“红的绿的”三元牌****;二来,张老太太只会玩纸牌的“老例”,对麻将“一点都不懂”,可她却似乎知道麻将应该怎么组合,才第一局就轻松听牌。

可见,麻将和某种“纸牌”有很强的相似性。

  事实上,这种“纸牌”就是碰和牌。

正因为这些强相似,在麻将史的早期,“碰和”才能用为麻将的别名。

除了牌张之外,最重要的相似点,应当在于,麻将继承了“碰”的核心玩法。

  这样,沿用“碰和”指麻雀牌,把“碰”用于与麻将相关的各种行为,应当很好理解了。

  总之,答者认为的路径是:由重要特征“碰”或别名“碰和”衍生出“碰麻雀”的说法;“碰”与“叉”同义,转出“叉麻雀”*****;而“叉麻雀”又在传播中,讹变为“搓麻雀”。

至于最初的一步:为何将持二取一的动作命名为“叉”或“碰”,则无从猜测了。

  *哀的美敦书:最后通牒。

  **另一则指示的时间点在“庚子拳乱”,即1900年。

1914年出版《麻雀牌谱》虽然声称“麻雀之始,始于宁波,不过三十余年”,指向1880年前后,却没有明示或暗示此时的麻将已有四风牌,并稍欠支撑材料。

  ***即便依据《麻雀牌谱》的说法,将成熟麻将的产生往前推20年,也未改变此点。

  ****纸牌于万、饼、条之外,亦有三种牌,是三元牌演化的发端。

  *****抑或先有叉、后有碰,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