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叶斯定理是我在思考扑克局面时经常用到的工具,但我极少看到其他人谈论这个话题。
因此,虽然我以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,但我觉得它值得更多关注。
贝叶斯定理(Bayes theorem)是概率论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。
如果你初次接触贝叶斯定理,解释它的运作原理要比给出它的正式定义更简单。
假设有一个疾病测试,100个人中只有1个人患有这种疾病。
你接受的测试有95%的准确度。
你的测试结果是阳性,你患有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是多大?花点时间思考你的答案。
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95%。
这是不正确的——如你接下来将看到的,远非正确答案。
假设我们测试1万个人,在这1万人当中,100人患有这种病,而9900人没有这种病。
当100个患病的人做这种测试时,我们得出95个阳性结果和5个阴性结果。
当9900个没得这种病的人做这种测试时,我们得出495个阳性结果和9405个阴性结果。
因此,总共有590个阳性结果。
在这些阳性结果当中,95人是患了这种病的,而495人是没得这种病的。
如果你只知道你的测试结果是阳性,那么你患了这种疾病的机率是95/590 = 0.161,或者说16%。
如果这个概念对你来说很新鲜,那么再次回顾上面的例子。
你对于某种疾病的测试是阳性,测试准确度是95%,但你真正患上这种病的概率只有16%。
这种差异是因为这种疾病相对稀少。
只有1/100的人真正患上这种病。
但5/100的测试者将得到错误的结果。
因此,这种测试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果。
如果我们改变这个例子,将这种疾病的流行度降至1/1000,那么一个精确度95%的阳性测试结果只给你2%的机率真正患了这种病。
这是一个有点反直觉但极有用的概念。
接下来我将向你分享一个扑克场景,然后做出类似上面的推理,让你体会贝叶斯定理在牌桌上的应用。
假设在河牌圈,你的对手在800美元的底池下注500美元。
你有一手抓诈牌。
如果他有自己试图代表的牌,那么你输。
但他可能在诈唬。
你应该跟注吗?
底池赔率告诉你,你需要在28%的时候获胜,才能证明跟注是合理的。
那么对手需要在28%的时候诈唬。
如果他的诈唬低于这个频率,你弃牌;高于这个频率,你跟注。
这里存在两个相关的信息片段。
首先,当该牌手拿着一手破灭的听牌时,他诈唬的可能性有多大。
这显然与我们的决定相关,但许多人在做决定时卡在了这里。
“他是否一个爱诈唬的人?若是,跟注,若否,弃牌。
”
但你也需要另一个信息片段——他可以代表多少种底牌组合,这些组合占据他整个范围的百分比是多少。
假设说公共牌面存在同花可能,你认为对手要么拿着同花,要么在诈唬。
你觉得他会用总共100种可能的底牌组合打到河牌圈。
其中20种组合是同花,另外30种组合是他不会下注的顶对和两对,但他也不会用它们去诈唬。
其余50种组合是适合去诈唬的破灭的听牌。
假设他会用全部20种同花组合听牌。
你需要在28%的时候获胜,才能证明跟注是合理的,那么为了使你的跟注正确,对手必须至少用8种组合去诈唬(因为8/28 = 28.6%)。
你认为他有50种候选的诈唬牌。
他需要用其中的至少8种组合真正诈唬。
相关问题是:“该牌手看到候选的诈唬牌时真正去实施诈唬的频率是多少?”如果你的答案是“至少16%的时候,”那么你的对手将用50种诈唬组合中的至少8种去诈唬,因为你可以预计在至少8/28的时候获胜,你可以跟注。